回到二十年前,
復興國小教室,黑板上寫著"題目:我的夢想是XX",
作文簿題目欄裡的"總統"兩字,只剩橡皮擦拭過的淺淺痕跡,取而代之的是"科學家"三字.

國小未完成的總統夢,在今早起床又悄悄的溜進腦海裡,
想到如果我是總統,有一件政務一定要推動,那就是-社會住宅.
(睡前猛看政論節目的後遺症)

若不是柯P還真不知道社會住宅是什麼鬼東西,
因話題被炒熱,政論節目及網路鄉民的諸多論述才慢慢了解.
首推這篇文章 : <羅惠珍:我在法國住了20年社會住宅>

仔細想想社宅縱使在自由市場派的眼裡,是政府向自由市場伸出干預的黑手,
但在我看來台灣房地產市場,早被建商財團也不怎麼白的手給綁架了,
不斷透過廣泛的攻商關係,來操控這個市場,
合法的政治獻金或不法的行賄來變更土地用途或取得開發(最近的遠雄案),
又如最近最夯的慈濟內湖開發案也是如此.
而社宅不過是政府落實民生主義的手段之一,即合情合理又合法.

想想許多人埋首於工作,努力存第一桶金的目的就是要買一棟自己的房子,
但往往存到之後發現頭期款目標又被高漲的房價拉高,
又陷入更努力掙錢的循迴中,任何關於錢的事務不得不斤斤計較,
往往降低了生活品質,只能自慰式的尋找小確幸.
什麼水,電,瓦斯民生必需品要漲,真他媽就像拿刀要刺他一樣.
這樣的鐵公雞式消費,也降低了內需市場的成長,
阻礙金錢在市場流通的順暢度,對國家經濟也形成一定的阻力.
經濟成長受阻,企業獲利無法提升,薪資調漲又成空談,
這對勞動階級累積第一桶金的目標,是永遠跟不上穿上隱形翅膀的房價.
而生小孩後的養育開銷也成了達成目標的絆腳石,自然生育率就降低.
生育率影響下一代從事社會生產的人數,形成人口老化的社會結構,
造成未來年輕人的負擔.

高漲的房價似乎成為了台灣社會及經濟問題的根源之一,
如果我是總統,首先要求行政院成立執行社宅的獨立部會,
並促請立法院協同行政院對該部會的運作做實質的立法.
執行方面,新的房屋建案都要保留一定的比例供政府採購作為社宅,
採購金額依該區域3-5年平均成交金額為基準.
社宅租金收取仿造法國依所得為依據來分級收費(參考連結文章).
用行政及立法的手段來達成社會住宅的量及管理.
社會宅量上揚後,再配合房屋土地稅務改革,讓空屋釋出,
達到均衡房價的目地.

住的正義解決後,人民的口袋自然變深,
也敢於內需市場消費,金錢於市場流通順暢,
政府要加稅,漲水電費,勞健保費也不再被靠背靠母,
政府財政獲得溢注,也減輕預算赤字壓力.
企業賺錢,員工加薪,養小孩的開銷不再成為負擔,
生育率自然提升,人口老化獲得紓解.
怎麼看這都是"利大於弊"的仙丹政策,應該比服貿這帖藥還補吧!

另外講到慈濟,建議他們可依專款專用原則,
將未執行完的捐款投入社會住宅.
如921震災或88風災未執行完的捐款,不要投入什麼辛巴威,北韓,四川...
而在受災當地再建社會宅,
供其他有住屋需求卻沒有分配到永久屋的災民家屬申請入住.
或許也能稍稍降低當地年輕人口流失的問題.

歐洲人為何可以爽爽的過日子?為何他們比較"懂得過生活"?
為何他們可以不必加班,多陪伴家人而不是同事?
(在台灣扣除睡覺時間,跟同事相處的時間還真他媽的比家人長)
為何他們薪水比較高,可以從事許多有的沒的活動?
以上問題困擾我許久,社會福利的建全與落實或許是問題的答案之一.

2016年的總統大選政見發表會,蝦客在台上大聲疾呼著~~

arrow
arrow

    蝦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